找到相关内容39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代替皇帝出家的释智藏——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六

    这是为什么?值得思考。也许是由于智藏能言善辩,使梁武帝感到他不是那么听话的人,例如在“白衣僧正”问题上,智藏竟敢与他争论,他对智藏有看法,所以不请他为“家僧。但是智藏的学识和道德,他又不得不佩服和崇敬。...

    方 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0152348.html
  • 如何对待轮回

    从道理上能够理解轮回是没有实体的,但凡夫在轮回中沉浮了无量劫,直到今天还不能出离这虚妄的轮回,枉受诸苦,这是为什么呢?就是我们执迷不悟,不信因果,妄想颠倒所致。轮回太苦,太可怕了。我们怎么才能出离生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3053356.html
  • 《中峰和尚——明本大师传》卷首语

    文集收入佛教大藏经中。而王公贵族,文人士大夫更趋之若鹜,不分权贵均拜入明本禅师门下。  中峰明本禅师所获得的荣誉和地位,可以说达到了唐朝以后四百年间汉族僧人从未有过的高度,这是为什么呢?而这一切,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5953526.html
  • 寂照法师:佛教的社会责任

    ,要相当注意,这也是该负起的社会责任,这是为什么佛陀把正法传给迦叶尊者,少欲知足,头陀行第一的原由。 ...

    寂 照 ( 台湾圆光佛学院教务长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3973276.html
  • 十二时辰养生法----曲黎敏

    近日,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曲黎敏在BTV-5主讲的“十二时辰养生法”受到广泛好评。 子时:胆经当令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,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。“当令”就是当班的意思。 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,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,8、9点钟就昏昏欲睡,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,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。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,在屋子里找点食,这是为什么呢?这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0975137.html
  • 法王的梦

    —成了这副样子。而上师您比过去却显得没有年轻也没有衰老,这是为什么呢?”上师老人家诙谐地说:“你不要多加分别嘛,一切非是,一切皆是,难道这个道理你还不懂吗?哈哈!” 我解释说:“至尊上师,最近以来我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4076010.html
  • 对上师的祈祷——透澈感人的开示

    多杰羌,这就是我们祈祷的方向。既然上师是法身加持的持有者,他便成为不可避免的进入点,这是为什么我们说,上师就像一道门,他让我们进入加持之中、进入传承之中,借着对上师祈祷,这道门便能打开,以此来了解上师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141483069.html
  • 唯有真相才能终止猜想

    ,网友怀疑这是为了避免有“好事者”与先前公示的名单相比较,从1万多名加分考生中找到被剔除的31名存在问题的考生。 这是为什么? 民族身份“说改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7/12420086029.html
  • 经商悟道 修商成佛

    。   这是为什么呢?  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,我们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,不断地“消业”也不断地“造业”,形成了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因素和不利的因素,形成的“业力”不断地影响着企业前行的方向。“消业”...

    中国产经新闻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264596727.html
  • 试论法界止观

     虽然分为四个法界,它们的法性是无二无别的。不尽如此,法性、心性和佛性三者之间也是无二无别的。这是为什么呢?《圆觉经》上说:“众生国土,同一法性。”3众生指的是有情法界,它们的法性也可以叫做心性。国土...佛陀。吾等识心妄计,不能发诸真见而已。故曰,佛眼观众生,无非是佛;众生眼观佛,无非众生。心性无二,心眼不同。”  法性、心性和佛性这三者不仅没有差别,而且都不离开止观。这是为什么呢?在佛性的含义当中,...

    超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5050548.html